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1987年10月11日,三十年前的一个下午,
随着发令枪声响起,601名运动员冲出了起跑线。
不断向前的人流,两旁路人的欢呼呐喊,杭大路上斑驳的树影,成为了我脑海深处无法逝去的一抹记忆。
(谭启晓老人手拿着参加第一届杭马比赛的纪念衫)

那是第一届杭州马拉松,当时49岁的我抱着增强锻炼、挑战自我的心态参加了比赛。
那一届的马拉松是为了庆祝中国浙江省和日本静冈县缔结友好省县关系五周年而举办的。

(谭启晓老人参加第一届杭马比赛纪念衫)
那时我参加的是十公里组,与其他级别组是一起出发的。刚刚跑出不远,就看到一位日本选手,面戴百兽之王老虎的面具,右手持着中、日两面国旗,边跑边用汉语喊着“中日两国人民友谊万岁”等口号,经简单交流,才知道他是曾经参加过七八十次马拉松比赛的日本选手安池康之先生。当时我心想,我既然不追求比赛的名次与成绩,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和日本朋友一起跑,可为中日人民之间友谊增加一些花絮。
于是,我与他肩并肩一起跑了五六公里。这段过程中,我也和他一起举着中日两国的旗帜,喊着“中日两国人民友谊万岁”。意外地是,我们俩的小队伍引起了众多观众和媒体的关注和好奇,纷纷鼓掌,有不少人还举起相机拍下了这见证友谊的镜头。
当我们都跑到终点时,真想不到他热情地送给我一张“名片”,还有一只多功能、小型的三角形台钟。

(1987年第一届杭马时安池康之赠与谭启晓老人的名片)

(1987年第一届杭马上安池康之赠与谭启晓老人的台钟)
“有来无往非礼也”,我怎么还礼呢?正在为难之时,我看到旁边邮局在卖“庆祝浙江省与日本静冈县签订友好省县关系五周年、中日西湖桂花马拉松赛”首日封,我随手买了两张,一张我签了名并写上通信地址送给他留作纪念;另一张请他签个名,刚好女子马拉松赛冠军马香妹也在旁边,我也请她签了一个名,作为第一届杭马的见证吧!遗憾的是在信封上没有盖上当时的邮戳,好在首日封上有一个“1987.10.11中国杭州中日西湖桂花马拉松赛”纪念章,证明了这枚首日封首发的时间和地点。
第一届杭马结束后,我与安池康之的缘分却远没有结束。
第二年春天,我给安池康之寄去了中国的文房四宝以表谢意。那年秋天,第二届杭马举办之际,我提前了解了日本代表团入住的酒店地址,在酒店里等来了安池康之。我们互送礼物,促膝长谈。
从1987年到1998年,我连续参加了十二届杭马。其中,从1987年第一届到1996年第十届杭马,我和安池康之每年都会在杭马举办之际相聚。没有电话,没有信件,十年杭马维系了我与安池康之长达十年的友谊。
从第二届杭马开始,为了纪念我参与杭马的经历,一到比赛的日子,我就预先买好首日封,然后在运动场地请有关领导、运动员、记者、甚至各个项目的冠军都在首日封上签上了名。比赛结束以后我又及时到附近邮局盖上当天的邮戳。这样一直坚持到1998年。从1995年第九届西湖桂花国际马拉松赛开始,杭州集邮公司不知何故不再出马拉松首日封了。为了记录、延续历史,我就自己动手制作“首日签名封”,一直坚持到我最后参加“1998第十二届西湖桂花国际马拉松赛”为止。

(谭启晓老人珍藏的第一届到第十二届杭马的首日封)

(谭启晓老人整理收藏的资料)
如今,78岁的我依然珍藏着昔日参加杭马的见证。今年杭马开跑之日,我会像往年一样,在赛道旁为选手加油打气。
42.195公里的杭马跑道,凝聚的是西子湖畔三十年的岁月痕迹,浓缩的是杭人三十年的坚持不懈,见证的是这座城市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杭马,我为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