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龙城跑龙马 游山游水游龙游"2024龙游马拉松开始报名了! - 浙江马拉松官方网站 - zhejiangmalasong官方网站
浙江省马拉松及路跑协会官方网站(5A级社会组织)

龙年龙城跑龙马 游山游水游龙游"2024龙游马拉松开始报名了!

2024-03-01 16:18

2024,恰逢甲辰龙年。当新的一年刚刚开启,我们迎来了一项万众期待的体育盛事——2024龙游马拉松!

报名信息

报名时间:2024229日至2024320日止,各项目额满为止。

报名链接:

https://m.irunner.mobi/race-apply/?match_eng=65dc303c3bea1#/grid

微信平台:(龙游马拉松)

联系电话:0579-89300968 0579-89300969

2月29日报名开启!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龙游素有“万年文化、千年古城、百年商帮”之美誉,拥有着璀璨的文化底蕴。作为一座“千年古城”,龙游做到让古老与新生碰撞,山川与湖海相交融,城市与自然的融合,描绘出独一无二的风光。
龙年里,奔跑在龙游的马拉松赛道上,这是一场非凡的挑战与奇妙的体验。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感受着这座城市的脉搏与呼吸。在龙游马拉松的赛道上,你将领略到秀美壮丽的风景,感受到奔跑带来的无限激情与挑战。在这里,我们不仅追求速度与激情,更在寻找那份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每一次脚下的触地,都是对梦想的坚守和追求。无论结果如何,你们都是这场马拉松的胜者,因为你们敢于挑战,敢于追求卓越。

2024,龙年龙城跑龙马,游山游水游龙游,让我们在2024龙游马拉松的赛道上,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现在,就请拿起手机或电脑,完成报名吧!让我们一起穿越名胜古迹,纵情山水之间,领略田野风情,来一场别样的马拉松,完成一次心灵与自然的完美交融。

竞赛时间和地点

起跑时间:2024324日上午7:30,浙江省龙游县

比赛项目及规模

1.男、女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赛事规模4000人)

2.迷你跑(7公里,赛事规模3000人)

3.欢乐跑(4公里,赛事规模3000人,包含欢乐跑个人、情侣跑、家庭亲子跑)

比赛路线

  半程马拉松:荣昌大道与子鸣路路口(起点)→荣昌大道→(直行)荣昌大桥→(右转)龙洲路→(直行)龙游大桥→(右转)虎游线→沿江绿道→(直行)龙游红木小镇→(右转)桥头江大桥→(直行)河村大桥→(右转)龙腾路→(右转)714乡道→过桥洞→(右转)龙翔东路→(直行)龙翔东路→(左转)端礼路(终点)。

  迷你跑:荣昌大道与子鸣路路口(起点)→(直行)荣昌大道→(直行)荣昌大桥→(右转)龙洲路→(直行)龙游大桥→(右转)虎游线→(右转)龙游石窟北门→(直行)龙游石窟马鸟鱼广场→(直行)网红桥→凤翔洲景区内(终点)。

  欢乐跑:荣昌大道与子鸣路路口(起点)→(直行)荣昌大道→(直行)荣昌大桥→(右转)龙洲路→(直行)龙游大桥→(右转)虎游线→(右转)龙游石窟北门(直行)→龙游石窟马鸟鱼广场(终点)。

报名方式

赛事的报名工作将于229日全面启动,跑友可以龙游马拉松官方网站进行报名(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跳转报名)。

报名福利

成功报名马拉松并参赛即可免费游览龙游石窟、民居苑景区,享受凤翔洲森林乐园门票半价,六春湖索道往返半价,石角漂流半价(价值290),还可享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餐饮满减消费券、南门百货文创产品满减消费券(时效为2024323日至24日)

龙游美景

一趟龙游参加马拉松自然是不能错过当地的美景。

瀫石光生态艺术走廊

 

由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的“龙游瀫畔8090 青年创造季”,瞄准龙游县城乡发展的主体空间结构一一龙游瀫,汇聚规划、建筑、策展、艺术、景观等领域有志青年,以群策、群设、群划的方式,从研讨、创见到实践、建造,打造新时代中国城乡融合的"龙游范本"——瀫石光·艺术生态走廊,最终形成"瀫岸”、“瀫村”、"瀫之灵"三大泛艺术板块,通过生态景观、构筑物、艺术装置、文化空间,在地联合等方式,创造瀫畔末来共栖场景,展示青年人对未来城乡、自然和社会生态的价值共识。

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

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是曾经龙游古城长达千年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既有着归仁门、县衙、古城墙、瑞莲渠等诸多遗址,也有诸多特色鲜明的历史建筑群,其主要的建筑风格为明清至民国时期浙西传统建筑风格。同时也是龙游“万年文明、千年古城、百年商帮”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龙游的“文化地标”金名片,最能体现人文特质的乡愁记忆所在。

凤翔洲公园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marathon@zjim.org

咨询电话:0571-85153986

 

审签:周晓华

监制:罗嘉登

编辑:蒋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