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浙马征文大赛获奖作品】跑 “马” 观 “花” - 浙江马拉松官方网站 - zhejiangmalasong官方网站
浙江省马拉松及路跑协会官方网站(5A级社会组织)

【首届浙马征文大赛获奖作品】跑 “马” 观 “花”

2020-05-16 16:40

作者:金逸宇
3月24日,有缘参加了2019奉化海峡两岸桃花马拉松的半程比赛。
 
我不是一个敬业的跑马爱好者。这次只是因为老婆大人唠叨已久想去踏青看花,所以这次奉化的桃花马拉松简直就像上帝扔下来的一个馅饼,她可以拍她的桃花美颜照,我跑我的半程马拉松,实在令我无法拒绝。坦白地说,这个初心不太崇高,但这就是机缘。

 

一听到枪响和喧天的锣鼓声,我就开始随波逐流一路狂奔,总想贴近精英选手沾点牛气。而事实上那些牛气早已绝尘而去,我却已经开始气喘如牛了。
 
在这一路段,一侧是清澈见底的剡溪,一侧是蒋氏故居,不禁就想到了蒋介石先生的童年。据说他“六岁就学,顽劣甚益。”他的乳名叫“瑞元”,溪口人给他从小造了一个词语“瑞元无赖”。当然我觉得当年造这个词的时候,只是村民们对在某些方面特别“出类拔萃”的孩子的戏称,甚至深含得意,不会有太多贬义的成分。在1893年的时候,这已经是溪口最繁华的一条街路,我猜应该是青石板铺就的。六岁的小瑞元肯定经常光着小脚和其他孩童在他家盐铺的门口追来逐去,玩着官兵抓盗贼的游戏。据我推测,他多半是扮演盗贼角色的,还是那种几乎每次都能成功摆脱官兵的盗贼。所以周围观战的乡亲们就会笑眯眯地伸着烟袋杆指着他叫:咯小鬼,瑞元无赖!如果让我穿越到那个时代,和他去玩官兵抓盗贼游戏,在这段路上竞跑追逐一下,我相信是可以完胜他的。想到这里,虽然还没看到桃花,我的心情和四肢已经感觉舒畅了许多!
 
沿弥勒大道一路狂奔,不知不觉就到了“天下第一桃园”林家村。到这里大约是半马的三分之一路程,正好是整个过程中最为轻松愉快的阶段,此时四肢已经灵活有力,呼吸开始平稳有序。柔和的阳光斜斜地倾洒在盛开的桃花上,闪闪发光、熠熠生辉,漫山遍野如同入夜的星空,都是粉红色星星的星空。
 
看着摆满一路广告牌上的“長汀”两字,让我想到了布袋和尚,世人称“弥勒佛”。他自小在奉化长汀生活,故号长汀子。不知道是哪一年了,他左手提布袋,右手握佛珠,赤着双足,离开长汀,就是与我跑步的同一条道路、相反的方向往雪窦山一路走去,这一路按现在来算,和一个半马差不多。他宽袖飘飘、袒胸露腹、挺着大肚子,一路光脚一摇一摆地踩着一地落英走去,饿了施一钵饭,渴了喝几口剡溪水,相必是很悠哉游哉的。但根据他的体型和肥胖指数来判断,如果让我和他一较长短的话,我觉得分分钟就能把他“拉爆”!当然,如果他稍微施展一下法术,很有可能会把布袋变成一个热气球,腾云驾雾嗖的一下就到了终点,那我是断然追不上的。不过一想到了他的肚量:
 
“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见相亲,怎不满腔欢喜;
 
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却又让我感到有些羞愧了,怎么能和与世无争的高人去争强好胜呢?千年前他就看到了今天的场景:一路和他擦肩而过的众多跑者,这些人正在玩命地干 “自作自受的难耐事”,而他还是“满腔欢喜”地当我们为“相见相亲的有缘人”!
 
接下去就离开了大道,拐入稍窄一些的乡道。这时路程已经过半了,太阳也慢慢升高,开始慢慢觉得腿如灌铅、口干舌燥、汗如雨下,但是这时候看着一路堪称世外“桃”源的村庄,兴致忽又咋起,我这不就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了吗?!
 
当年“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传遍了大江南北。说来也巧,和蒋大为一样,这首歌曲的作者也叫“大为”,姓邬,籍贯奉化。1969年在珍宝岛前线,邬大为先生在-30℃的天气里,巧遇一位刚刚戴着斗篷口罩潜伏归来的奉化籍战士,问他,最冷最苦的时候你想什么?战士说我周围全都是雪花,这时就会想起我家乡盛开的桃花,想到这,再冷再苦我都不难受了。所有这些给了邬大为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歌词。我们的战士太可爱了,那个年代,一个南方战士在祖国的最北边疆奉献着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需要克服水土不服、孤独寂寞,在危机四伏的艰苦条件下刻苦训练、日夜巡逻。他们周围的情形和我们今天比赛的环境绝对是天壤之别,他们付出的辛劳和牺牲也绝不是一个马拉松可以与之比拟,如村上春树先生所言:“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像这样的战士,什么样的挑战他们不能战胜?如果选择和他们来竞跑,我甘拜下风!
 
人类趋利而避害,趋乐而避苦,这是伦理学的根基。而马拉松运动的强度早已超越一般人所能忍受的极限。但是,当你这么一路信马由缰地瞎想,一路走马观花地乱看,一路自己和自己在战斗!克服千辛万苦冲过终点,感受到如释重负、酣畅淋漓的那一刻,当你在一个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恰当的路线体验了一场精彩的风景、风情和故事,你会觉得一路的艰难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也是马拉松运动的迷人之处吧!如孟子所云: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制于人,我这一路天马行空地“劳心”,又马不停蹄地“劳力”,是不是给自己制造出了一种新“平衡”呢?